攻与受:同性恋性角色、性别角色及其特点

目录
  1. 性角色、性别角色及其关系
  2. 1、0、0.5:性角色区分
  3. 攻与受的选择:心理行为特点

攻与受:同性恋性角色、性别角色及其特点

性角色、性别角色及其关系

探讨同性恋议题必须要区分同性恋者的“性角色(sexual role)”与“性别角色(gender role)”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性角色”是指个体在性行为中扮演的某种行为角色。性角色主要是从生理性别角度来讲的,但性角色并不是完全由生理因素决定,异性恋者的性角色和生理性别是统一的,而同性恋者却未必是统一的。通常在同性性行为中,有“攻”(seme)和”受”(uke)之分:“攻”扮演的是主动进攻方、插入方,相当于异性性行为中的男方;“受”扮演的是被动接受方、被插入方,相当于异性性行为中的女方。应当注意的是,同性性行为虽然有“攻”和“受”之分,但却不是固定的,“攻”和“受”可以互相转换。

性别角色是一个复合词,汉语词典中,性别的定义是:雌雄两性的区别,一般指男女两性的区别。角色的定义是:某一类型的人物,如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性别作为一种社会设置或结构深深地融合在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社会组织以及人们的思维模式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性别角色是在先天的生物学性别基础上,受到后天环境和自我概念的影响而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例如,男性性别角色应有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即具有“男性气质”;女性性别角色则应富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对人温柔体贴、举止文雅娴静,即具有 “女性气质”。因此,“性别角色”是社会公认的某一性别应具有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性别角色主要是从社会性别和心理角度而言的,一个人的性别角色未必与生理性别统一,“女汉子” “男婆娘”便是例证。

性角色与性别角色密切相关,两者互相影响。由于同性恋者双方具有相同的生理构造, 其性角色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容易引起混淆与误解。一方面,性角色和性别角色部分源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划分,但性角色并不是完全由生理因素决定,而且性角色并不总是与性别角色相一致。另一方面,性角色会塑造、强化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又会影响具体的性角色。例如,男性气质的女同性恋者在性行为中可能扮演被动的角色,女性气质的男同性恋者在性行为中可能扮演主动的角色。换而言之,在同性恋群体中,性别角色与性角色之间无法相互推断。

1、0、0.5:性角色区分

男同性恋者常见的性行为方式包括抚摸、接吻、手淫、口交、肛交、指交等。在西方及拉丁美洲国家,通常按肛交偏好将男同性恋、双性恋以及男男性接触者(MSM)的性角色分为三种:top 、bottom 、versatile 。其中,top指肛交中偏好插入角色的个体;bottom指个体偏好接受(被插入)的角色;versatile是指个体对插入和接受角色的偏好相当。我国男同性恋者根据性生活中的角色,形象地分为三种:1、0、0.5。通常情况下,“1”扮演“攻”的角色,是主动方、插入方;“0”扮演“受”的角色,是被动方、被插入方;“0. 5”角色不固定,可攻可受。我国男同性恋1、0、0. 5 与西方 top、bottom、versatile的性角色区分一致。

女同性恋者常见的性行为方式包括抚摸、接吻、手淫、口交、指交、工具交等。在西方及拉丁美洲国家,通常按打扮、性格、情感、心理等综合因素将女同性恋者分为三种:butch、femme、androgyne。其中,butch指气质阳刚,喜欢男性化装扮,性格或能力强势,喜欢照顾爱人的人;femme指气质阴柔,喜欢女性化装扮,性格或能力弱势,喜欢被照顾的人; androgyne指从外表和打扮看不出明显的性倾向,在性爱关系中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视恋爱对象或心情决定的人。我国女同性恋者也根据综合特征相应地分为三种:T、P、H。“T”是“tomboy”的首字母缩写,为假小子之意,是性爱关系中的施动者;“P”是“pretty girl” 的首字母缩写,为漂亮女孩之意,是性爱关系中的受动者,“P”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中文“婆” (老婆)拼音的首字母;H是“half”的首字母缩写,指在性爱关系中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视恋爱对象或心情决定的人,“H”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是日文“变态“读音“HEN TAI”的首字母缩写。我国女同性恋的“T、P、H”与西方“butch、femme、androgyne”的性角色区分一致。

如前所述,这种性角色区分是相对的,在实际的性行为中,喜欢插入、主动、进攻的角色偶尔也会做被插入、被动、接受的角色,反之亦然。有研究者提出在MSM人群中应增加 “vers top”和“vers bottom”性角色,“vers top”是指性行为中喜欢插入的角色但偶尔也会做接受的角色;“vers bottom”是指喜欢做接受的角色但偶尔也会做插入的角色。

攻与受的选择:心理行为特点

为了便于表述,我们根据性行为的特点把同性恋性角色分为三种类型:主动型、被动型、 两可型。主动型包括1/top和T/butch,被动型包括0/bottom和P/femme,两可型包括0. 5/versatile和H/androgyne。

国内外报告的性角色比例差异较大,总体而言,男同性恋者中,两可型最高(37. 9%〜 47%),被动型次之(21%〜37%),主动型略少(18%〜34. 7%);女同性恋者中,主动型最高 (35%〜58%),被动型次之(21%〜31. 8%),两可型较少(5%〜20. 7%)。

国内外报告的性别角色比例趋向一致:一方面,主动型中男性化明显多于女性化;另一方面,被动型中女性化明显多于男性化。例如:在主动型中,男同性恋男性化和女性化分别为25. 0%、13. 3%,女同性恋男性化和女性化分别为27%;被动型中,男同性恋女性化和男性化分别为31. 6%、6. 6%;女同性恋女性化和男性化分别为28. 3%、8. 7%。

将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的性别角色比较后发现,男同性恋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女性化倾向,女同性恋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男性化倾向。男同性恋者在男性化得分上显著低于男异性恋者,在女性化得分上显著高于男异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在女性化得分上显著低于女异性恋者,在男性化得分上显著高于女异性恋者 。

同性恋择偶偏好方面,贝利等人认为同性恋者更喜欢具有典型性特征的同性伴侣,男同性恋者更喜欢具有“男人味”的男性,女同性恋者更喜欢具有“女人味”的女性。郑丽军等人则发现,近七成的男女同性恋者喜欢把“互补型”伴侣作为首选对象。

同性性行为虽然有“攻”和“受”之分,但却不是固定不变的,“攻”和“受”可以互相转换, 而且性角色并不总是与性别角色相一致。莫斯科维茨(Moskowitz)的研究发现,同性恋者的性角色与性别角色一致性方面,主动型和被动型较高(81%、78. 4%),而两可型仅为49%,两可型同性恋者存在较多的性角色与性别角色认同混乱现象,郑丽军2012年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