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人格特征之:低风险感知、高风险寻求

在同性恋艾滋病预防干预实践中发现,同性恋者即使很好地掌握了艾滋病相关的感染风险因素,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很高,但在具体性行为时仍然存在着大量高风险寻求的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肛交、多性伴、偶遇性交等,即出现了“知而不行”“知而错行”“明知故犯”等 “知行分离”的现象。例如,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 2%〜97. 6%时,最近半年同性肛交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3. 5%〜57. 4%。

我们认为,出现“知行分离”可能与同性恋者的低风险感知与高风险寻求人格因素关系密切。Fan等人对MSM的研究发现,28. 0%的人自认感染HIV风险一般,52.2%的人觉得危险较小,12. 5%的人认为完全没有感染HIV的风险。张莉等人对北京和天津的37所高校的MSM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8. 0%的人自认感染HIV风险一般,52. 5%的人觉得危险较小,8. 5%的人认为完全没有感染HIV的风险。蔡于茂等人对深圳MSM的调查发现,53. 02%的人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HIV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角色、最近半年内有无女性性伴、最近半年内肛交性伴数,是MSM感知HIV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性角色以插入为主的MSM感知HIV 风险相对较低,性角色以被插入为主者觉得自己感染HIV的风险相对较高。最近半年内有女性性伴的MSM感知HIV风险较最近半年内无女性性伴者低。有女性性伴的MSM顾虑更多:一方面,在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他们大多选择不使用安全套,避免自己的同性性行为被对方发现;另一方面,为了不将HIV或性病传染给女性性伴,他们大多会减少男性性伴数量,或者选择固定男性性伴,故认为自己感染HIV的风险较低。

同性恋大学生较低的HIV风险感知和高风险寻求的人格特征,一方面会引起同性恋大学生对自身HIV感染风险的误判,甚至心存侥幸,认为偶尔发生一次无保护的肛交性行为也会平安无事;另一方面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不注重自我防护,从而放松警惕,增加感染的风险,加速HIV在该人群中传播,此现象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